一個人的月亮



Alone with the moon



展期|2023/8/28—10/26
茶會暨座談會|2023/10/6(五)下午1:00-3:00
策展人|張玉美
藝術家|王雅慧、施力嘉、陳庭詩、鄭在東、鄭麗雲、歐靜雲、蕭聖健、羅青 (依姓氏筆畫順序)


一千三百多年前,初唐詩人張若虛以〈春江花月夜〉的詩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將我們帶往遼闊無垠的時空與宇宙進行對話,詩人提出的天問曾在古今多少人心中泛動,因此有孤篇蓋全唐之稱譽。亙古不變的月亮以其溫暖、孤寂的光暈,為我們帶來無邊的想像,那是一種美的力量,如今,我們還看月亮嗎? 有感於此,「一個人的月亮」策展人張玉美女士以月亮為主題,集結幾位重量級藝術家作品,包括榮嘉文化藝術基金會典藏的陳庭詩、鄭在東、鄭麗雲、羅青等的精選作品,也邀請中生代、新生代藝術家蕭聖健、歐靜雲、施力嘉等共同展出,亦特別感謝高雄市立美術館出借王雅慧作品〈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每位藝術家呈現了不同媒材的月夜內容:歐靜雲以油彩構築一座座華麗殉美曲折敘事的花園迷境,蕭聖健以機械裝置模擬消逝的月夜聲景,羅青以墨彩營造棕梠樹指揮星月起落的詩境;陳庭詩則由版畫〈晝與夜〉的天體運轉開啟玄機,呼應鄭麗雲〈Ocean〉的波浪律動,鄭在東以厚重油彩堆疊台北近郊觀音山和外雙溪的山林,偌大的畫布僅有一個人和一輪明月共存於無人之境,彼此牽引,相互陪伴。王雅慧與施力嘉分別以錄像作品,就現處城市呈現個體的孤獨與連結,在夜暮下以「點」象徵著每一個個體的夜間模式,如歌如詩。「一個人的月亮」邀請觀眾看完作品,不忘去看看月亮,去感知,去提問自身與時間、空間的關係,探問自己是甚麼?

主辦|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策畫|好思當代
贊助|財團法人志嘉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財團法人榮嘉文化藝術基金會
特別感謝|高雄市立美術館

藝術家簡歷



王雅慧(1973-2023)
1973年出生於臺北,1998 年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2004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曾獲2002年臺北美術獎;2005年國巨科技藝術獎;2007年獲得西班牙錄影藝術博覽會的「Loop 最佳藝廊作品與呈現獎」;2012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傑出校友。過去曾多次在國內外舉辦過個展,包括國立臺灣美術館、芬蘭的Cable Gallery、桃園的中央大學藝文中心、日本的小山登美夫畫廊、德國的基森新藝術協會和誠品畫廊等。她也曾參與紐約的Location one、巴黎西堤國際藝術村和芬蘭赫爾辛基國際駐村計畫。作品曾多次參與國際的展覽及放映,如臺北雙年展、上海雙年展、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龐畢度電影節、義大利阿索洛國際藝術電影節、赫茲里亞當代美術館等。作品獲紐約魯賓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收藏。

施力嘉

1997年出生於高雄,2016年畢業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目前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複媒組。2023於鴻梅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長河》個展。2022年曾到橋仔頭糖廠駐村,預計2023年8月到駁二藝術特區駐村。作品曾參與2017 年新竹的《田共識田介》聯展、2021年臺東綠島的綠島人權園區《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聯展、2022年高雄的 《誒...那個聽說...蔗無閒》聯展等。創作常從自身對於社會的觀察與自己的經歷為出發,做延伸的思考與討論。她喜歡觀察周遭的一切,小至人的情緒、大至社會氛圍。對於一個人的人格如何生成感到非常有興趣。創作媒介涵蓋錄像與裝置,她也喜歡延伸現成物、生物碎片的功能及語彙。其藝術關懷為研究群居現象中諸多物種的個體性,揣摩不同物種觀看世界的方式以及生存之道。

陳庭詩(1913-2002)
1913年出生於中國福建長樂,筆名耳氏,生長於書香世家,於家中私塾學習傳統書畫。幼年戲樹摔落,耳傷失聰,生命的轉折卻將他推向更奧妙的藝術天地。少年時期受徐悲鴻影響開始嘗試西畫,奠定往後藝術創作的根基。來臺後於1958年與藝術家李錫奇、江漢東成立「現代版畫會」,積極參與「五月畫會」與其他藝術團體,發展出抽象與當代水墨繪畫,1982年參與成立「現代眼畫會」。 1945年來臺,1957年開始以當時產量豐富的甘蔗板進行版畫創作,曾多次參與歐美亞等地海外聯展,並定期參與五月畫會展覽及多項個人展覽。1959年起連續五屆受邀參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版畫作品《蟄》在1970年獲得第一屆「韓國國際版畫雙年展」首獎。作品被眾多公共機構收藏,包括洛克菲勒基金會、辛辛那提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等。

鄭在東
1953年出生於臺北。1980-1990年代十分活躍於臺灣藝壇,以惆悵的傷逝與懷舊的文人油畫,創作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1980年多次在海內外舉辦個展及聯展:包括美國文化中心、臺北市立美術館、歷史博物館等。1992年榮獲雄獅美術創作獎。2000年後,他將工作室遷往上海,親臨記憶中的江南,繪寫亙古的千山萬水,近年創作越趨「平淡天真」,歷經歲月而生的閒情心境自然展露於畫面之中。


鄭麗雲
1959年出生於臺北鶯歌,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後,1994年獲得紐約州立大學藝術創作碩士。1980年被列選國際亞洲十大傑出才藝青年,1998 年被選為紐約州榮譽藝術家、1999與2005年美國傑克森帕洛克基金會藝術家研究獎、1997與2000年紐約藝術基金會(NYFA)藝術家聯盟獎得主、2001年義大利佛羅倫斯雙年展“Lorenzo II Magnifico”米提其獎章及海倫納盧賓斯坦榮譽獎章、2012年臺灣玉山銀行玉山獎得主等。1996年起曾於國內外舉辦多次個展。目前在世界各國的美術館公共空間以及私人收藏超過四佰多件。其中包括:美國巴特勒美術館、美國紐約州立美術館、美國威斯康辛美術館、 匈牙利・布達佩斯、NEA 美國國家文藝基金會、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及高雄市立美術館。


歐靜雲
1991年生於宜蘭,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先後取得藝術學士和藝術碩士學位。目前居住創作於臺北。他曾獲得 ONE ART Taipei 新賞獎、2021中國信託繪畫獎入選、第十七屆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獎。曾發表個展於臺北的就在藝術空間、非常廟藝文空間、福利社、靜慮藝術和臺南的成大藝文中心。近期參與重要聯展包括「2021中信當代繪畫獎」於關渡美術館、「禽獸不如—2020臺灣美術雙年展」於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臺北美術獎」於臺北市立美術館、「森人I&II-太魯閣藝駐計畫」於國立臺灣美術館、「指物」於關渡美術館、「Voice of Asia」於福岡亞洲美術館、「變異錄」於臺北的觀想藝術等。作品為澳洲白兔美術館、香港驕陽基金會、臺灣關渡美術館,文化部藝術銀行、龍顏基金會所收藏。


蕭聖健
1968年生於臺南,現居住及工作於高雄。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2001年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2003年曾獲美國亞洲文化協會主辦之「國巨科技藝術獎」前往紐約的 Location 1 藝術村駐村。作品曾入選 2000 年高雄獎、2002 年臺北美術獎、2005 年臺新藝術獎,2014年的臺北數位藝術獎首獎、2018年的高雄獎首獎。蕭聖健為臺灣當代新媒體藝術領域中,著實極具著個人特色風格的代表性藝術家。曾受邀參與多項海內外展覽,包含新加坡的藝術科學博物館、奧地利的OÖ Kulturquartier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的臺北雙年展、高雄市立美術館、義大利的拿波里當代美術館等。作品曾獲高雄市立美術館、屏東美術館與高雄兒童美術館典藏。


羅青
1948年出生於中國山東青島。本名羅青哲,臺灣現代詩人及書畫家。畢業於輔仁大學英文系及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所、美術系所及翻研所教授,並兼任中國語言文化中心主任;後任明道大學英語系主任、藝術中心主任、東大書局滄海美術叢書主編。畫作獲雄獅美術水墨雙年展獎、傅爾布萊德國際藝術家獎、第四屆米蘭文化節藝術獎等獎多次,並為國內外公私立美術館如大英博物館、柏林國家美術館、美國聖路易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遼寧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收藏;詩作獲第一屆現代詩創作獎、鹿特丹國際詩獎等國內外大獎多次。

作品介紹


...
...
...
...
...
...

...
...
...

...
...
...

...
...
...

茶會照片


...
...
...
...
...
...
...
...
...
...
...
...
...
...

展場照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