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預告

 
 
 

趙無極、朱德群 華裔大師版畫展展

2023/02/16 – 2023/03/22

朱德群(1920―2014)與趙無極(1921―2013)堪稱現代華人藝壇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兩位大師,兩人不僅在創作上皆以抒情的「抽象表現」風格為人所知,在生命軌跡上也有著若干重疊――同為杭州藝專學生,同樣遠赴巴黎進修,並在人生晚期皆獲得難能可貴的「法蘭西學院」院士頭銜,兩人並與吳冠中合稱「留法三劍客」,作品皆融貫中西藝術特色,可說是華人藝術界最具指標性的藝術家。

儘管兩人有許多相似之處,惟細究其創作表現與人生際遇仍有許多不同,朱德群擅以大筆觸揮灑,綴以許多繽紛的色塊,呈現出活潑、澎湃的氣韻流動,而在這些流動的色彩中,朱德群透過各種細膩白色所散發的「光」感也極為獨特,使其作品更加富含生命的靈性。而趙無極的創作雖同樣充滿東方的氣韻靈魂,卻更強調古樸恢宏的格局,不論是早期作品中融入甲骨文的表現,中期「狂草系列」的大筆觸張力,抑或是晚期畫面由「聚合」走向「逸散」,皆以「無形」表現了華人思想中之「大象」,風靡了無數中外藝術愛好者。

本次版畫展所呈現的原創石版畫,為兩位藝術家以極為精細的石版畫創作,充分反映了其藝術風格,而透過本次聯展並陳,更可端倪出兩位大師創作的異同之處!

 

暈辯—蕭卓宇水墨與書法創作個展

2023/03/29 – 2023/05/03

臺灣中壯輩藝術家蕭卓宇目前在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進修,平日喜愛漫遊生活與創作,在「思」與「非思」之間留心自己的感受性,發現生命的多種樣貌。這次展覽以「暈辯」與「暈變」循環思考水墨畫與書法在當代「暈化創造」的可能性。但是,「暈化」在「辯」與「變」之間,所探為何?其中思維之「辯」與形勢之「變」,透過水分的浸潤、鬆放、融貫與凝結等,開展出新的創作契機。

蕭卓宇試圖在此次展覽中,通過「暈化」特點打開書畫實踐,於形與意之間的思辯,創作出以繁多、墨暈群形為基調的作品特色。藝術家關切主體的混融狀態,畫作藉由「暈化」方式,實踐大量多元模式的暈變語言,建構差異共在、混合融貫的主體情狀。他又探究「曲動」之力勢,探究水墨繪畫經由「暈化」特性,所激發的力動形勢構築,以及生命源源不絕的動能態勢。他的書法相關作品亦涉及觀念性論辯,通過暈化的語彙,非文字性的書寫,交集於佈白、行氣、氣韻與文化意涵等精神性範疇。蕭卓宇以其自成一格的藝術語彙,揮灑出一片獨特東方書畫的天地!

 

史記台灣風情—陳來興畫展

2023/05/10 – 2023/06/27

就臺灣繪畫史而言,陳來興是一座不可忽略的里程碑。其繪畫以描繪臺灣風貌與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為主,亦有不少作品指涉歷史暴政與當代社會運動,可說是台灣土地最真實的記載。他大抵採用表現主義的創作手法,以富有強烈本土氣息與個人風格而著稱。陳來興在2000年時,因中風而傷及腦部語言及寫作區,此後他嘗試不同的新畫法,改以較強烈明亮的色調來表現作品內涵。

本次展覽將展出陳來興三十多幅畫作,箇中包含若干慈林教育基金會的收藏品。陳來興九0年代的畫作,每幅風景畫都是令人懷念的昔日景象,〈古坑一景〉(1990)、〈八卦山〉(1992)、〈京都風景〉(1996)等作品富含濃郁的鄉土情感;臺灣社會各階層眾生相的人物肖像畫如〈老師〉(1991)、〈抱著小狗的太太〉(1998) 、〈自畫像〉(2001)、〈永恆的追尋者〉(2014) 等,在在表現出人物個性的核心精髓。陳來興以獨特個人的裸真,表達了對普世人性、整體心靈的感動;他也是跨越時空,跨越寫實的臺灣場域詩人,其作品是為世界留下的臺灣珍貴遺產。